首页

女主调教踩踏

时间:2025-05-26 01:51:17 作者:经济随笔丨中国经济靠什么“顶住了压力”? 浏览量:68780

  近日,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公布。有一个细节:各方面谈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,不约而同地说到——中国经济“顶住了压力”

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,4月份,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、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,“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”。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说,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,“消费投资稳定增长、出口顶住巨大的外部压力保持增长”,中国经济运行“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内生动力”。

  有压力,是寻常事。如此强调“顶住压力”,又不寻常

  今年以来的中国经济,顶住了哪些压力?靠什么顶住了压力?顶住压力意味着什么?怎么继续顶住压力?如何把压力变为动力?——压力是测试题,检验着中国经济的韧性

  巨大的压力首先来自外部。这4个月,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,有目共睹。很多分析者曾认为,到3、4月份,中美贸易遭受的冲击,就会体现在经济数据里。然而,我国货物进出口依然保持了持续增长,4月份同比增长5.6%,1—4月份同比增长2.4%。

  外贸稳住,殊为不易。靠什么?

  一靠多元化。尽管对美贸易出现下滑,但对东盟、韩国、日本、中亚五国出口快速增长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进出口加快。这边不亮那边亮,一边不亮多边亮

  二靠及时应变。特别是民营外贸企业,看数据,增长在加快;看过程,应变是常态。供应链出现波动时,拼的是调整能力。历经几十年风雨,中国外贸企业是应变的“老把式”

  三靠坚实基础。我国产业体系完整,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。遇到变数大的外部冲击时,腾挪的空间大,抗压的韧性强。“压舱石”分量重,大风大浪里的船,才稳得住。

  中国经济的“外”与“内”,从来辩证统一。“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”,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关键要求。外贸能顶住压力、稳住局面,不只是靠涉“外”的努力,更根本的,还是靠“内”功。

  国内需求不足也是一种压力。压力,正在被转化成拓展内需空间的动力。多方努力中,特别要说说“两重”与“两新”,一个分量重,一个新意足。

  “两重”——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,从去年春天起步。“两重”聚焦发展急需、常规手段解决不了、多年想办而未能办、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。去年,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了1465个“两重”项目,今年刚4个多月,资金已安排了近5000亿元。

  钱投下去,项目建起来,“扩内需、稳增长、惠民生”,作用已显现。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城市地下管网、“三北”工程等,既体现国家意志,也增进民生福祉。干一件,成一件,体现着顶住外部压力,“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”。

  “两新”——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今年继续加力扩围,焕发了消费活力,也拉动了投资增长。广大消费者“用脚投票”,参与度很高。到“五一”长假结束时,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00万份,12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卖出了5500万台,手机等数码产品卖出了4100万件,1.2亿人次的消费者享受了以旧换新补贴。

  “1.2亿人次”,对于扩内需来说,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。

  中国经济,像个很有劲儿的弹簧。压力越大,弹起得越有力。今年以来,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经济数据,普遍向好。这为继续顶住压力、始终在风浪中“办好自己的事”,提供着持续输出的新动能。

  中国经济靠什么“顶住了压力”?党的领导,制度优势,超大规模市场,亿万人民创造,这是根本。

  前4个月“顶住了压力”,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了。困难与挑战,仍然摆在面前。复杂严峻的形势,还将长期存在。

  顶住压力,从来是中国经济参与者的必修课。

  顶住压力,没有一劳永逸的“一招鲜”,得守正创新,不断拿出管用的好办法。

  顶住压力,不是被动死扛,而是主动向新向前。

  (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央视快评丨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,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

陈斌华说,11年前也组织过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宁夏,11年后宁夏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。我们希望能让大家了解到新宁夏,因此对这次采访行程做了精心设计,从田间地头、工厂、能源基地到居民社区,希望能让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更加了解一个生动鲜活的宁夏,也从大陆西北的一个省份作为窗口来了解大陆这十几年的发展变化。

从11.35亿美元到5.94万亿美元——中国国际经贸地位显著提升

“香港回归快27年了,没有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本地立法,有点说不过去。”立法会议员、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表示,香港面临的国家安全风险一直都存在,尤其是当前地缘局势复杂的情况下,若想规避这些风险,亟须一部有效的法律来进行保障。

新一轮强冷空气上线 北方局地降温12℃

有人说,人生当如旷野,放眼皆是远方。看山、戏水、赏云、观星,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体验一种寻常之外的风景。也有人说,旷野一望无际,但人人都有各自的轨迹。吸引人们再出发的,永远都不是同样的风景。最快的高铁、最美的公路、最长的大桥……总有人享受在路上的步履不停,也有人期待着再出发的人生经历。

2024国考今起报名:拟招3.96万人 向应届生倾斜

“基地大棚里的羊肚菌去年11月下种,目前已进入采收季,每周至少采收两次。新鲜的羊肚菌全部会通过冷藏车运往成都,其余的羊肚菌我们会进行烘干,制成干菌。”基地负责人徐庆说。

【东西问】中南大学教授杨雨:应为年轻人提供碎片化阅读的优质内容

“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。”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武根说,完善联农带农机制,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,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,持续增强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